我只想在海珠静静过日子,没想到成了“古墓派”传人?
继“中山不放假大学”和“双鸭山大学”之后
南校区位于我大海珠的中山大学
喜提“古墓派大学”的全新称号
原因已经刷爆了朋友圈:
中山大学南校区有工地拟建食堂,
结果挖着挖着挖出古墓!
考古发掘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工地,现场发掘已基本结束。东区食堂项目,位于南校园松园湖的东侧,总占地面积为7507平方米,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4031.1平方米,其中地上5层,地下1层,最大建筑高度为23.85米。该项目已经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项目位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学校已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这一区域内有凤岗、马岗顶等山岗,地势较高,以往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和东汉墓葬等遗迹。1950年代曾发现史前时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来多次发现数座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2018.6
我校发函广州市文物局申报项目开工前考古工作;市文物局回函表示该项目位于文物埋藏区,应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若发现古文化遗址和古墓墓葬,还须进行考古发掘。
2018.7我校委托市考古院进行了考古调查,确认该区域属于文物埋藏区。
2018.11工地进行了现场围蔽,市考古院派驻考古队进驻施工现场,开展施工前的考古勘探工作。
2018.12完成考古勘探工作,发现有东汉及明代墓葬;我校委托市考古院进一步考古发掘。
2019.1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
考古勘探已发现多座东汉和明清时期墓葬以及唐代水井等文化遗存。下一步,学校和广州市考古院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和考古工作规程,对这些古遗址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
围观一下
发掘工作现场
▼
据现场视频图片显示
挖出的文物大部分是器皿
大多已经破碎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里发现的东汉和明清时期墓葬
以及唐代水井等文化遗存
受晚期人类活动严重扰动
“中大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来看,汉代广州市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小岛。此次考古发现的东汉墓葬,其主人可能是在这些小岛上生活的居民。”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表示。
挖出古墓的消息一出
立马喜提微博的热搜
校友先自夸一波
“我校实习资源丰富”
这话说得没错鸭
不信你看这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现场教学了
还有学生恍然大悟:
难怪宿舍附近常年阴凉啊
原来天天睡在古墓上
睡在古墓上还算是小case,
老娘我蹦过迪呢!
据说食堂阿姨得知这个消息
也大吃一惊
网友手速快到
连表情包都出来了
文物们可能正在翻白眼:
emmmm......你们开心就好
其实这已经不是大海珠
第一次发现古代墓葬啦
光在中山大学南校区
已经数次挖掘出古墓
1961年底
中大曾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墓内有陶井、陶屋、陶斗等文物,还发现一只密封保存酒浆的瓠瓮。同年11月,中大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在校内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
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2009年5月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中山大学西门一工地,挖掘出一处古墓,推测为东汉墓。
2009年6月
广州市国际生物岛的施工场地内发现一汉代墓葬群。
2010年
广州市考古工作者于昌岗路与江南大道交界处一工地发掘出四座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为唐代晚期的判官。考古工作者从该判官墓里发掘出箕形砚、滑石猪、滑石握手、买地券等随葬物品。
据了解,珠江南岸的考古发掘多以墓葬为主,如前进路、南田路也曾发现零星西汉中期墓、西汉后期以及东汉墓,海珠区同福中路、官洲岛等地也有考古发现。
这么说来,不仅中大学子是
“古墓派学子”
就连咱们海珠岛民
也可以算是“古墓派”传人了
好的,不说了,
海珠君要去练玉女心经了。
“古墓派”的传人还不赶紧
评论区报到一下?!